小農特區
粒粒飽滿的高雄九號黃豆
國道十號的盡頭旗山交流道下,種植了一大片的農作物,綠油油廣袤的農田,種植著喜愛陽光的「高雄九號」黃豆。
今年第一次去拜訪黃豆農民-陳大哥,是秋天剛種下豆子的時候,農地上冒出一點點的小黃豆苗
雖然是秋天了,南部就是典型秋老虎的天氣,早晚溫差大,白天的太陽依然熱情,一整片的農田沒有遮蔽物,零星的農舍分散在各處,沒有霾害的天空,遠方的山嶺也清晰易見。
第二次去,大概是一個多月後,黃豆結莢了,再等兩週自然乾燥後,就可以收成了,陳大哥帶著我們在農田裡曬著太陽,我們亦步亦趨跟著陳大哥的腳步,親自體驗巡視農作物、顧田水,這一路上,陳大哥有耐心地向我們說明農作物的照顧過程,陳大哥直爽率直的笑聲,輕鬆詼諧地告訴我們農民們看天吃飯的無奈,樂觀的天性讓我們看見「態度」是轉變的關鍵。
走了一下子,不到10分鐘吧,(大概是擔心小編會中暑),於是陳大哥邀請我們到農舍去看看如何篩選黃豆,農民們將採收完的一袋袋黃豆放入轟隆隆的機器中,用篩網的細密度來分類並篩選出不小心夾雜的雜質(例如:落葉、營養不良的小黃豆)。
使用台灣在地黃豆釀造的醬油、醬料,相較進口黃豆減少了碳排放量,也因為有辛苦的台灣農民,種出品質好、蛋白質高的黃豆,才能不添加任何甘味劑釀出自然鮮甜的味道。
在四季如夏的臺灣南部,黃豆在充足陽光照射下,農民的堅持下,種出來的黃豆沒有基因改造的問題,沒有噴灑落葉劑的疑慮,每一顆黃豆都飽滿有精神力,每一顆黃豆都富含植物高蛋白,從產地到餐桌,健康、美味好及時。
難怪陳大哥說:「給豆油伯的豆子都是最大顆、最好的,而且都是種子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