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篇】
來到了嘉義東石的鰲鼓溼地,但小編一行人不是來遊玩的,我們來拜訪一位種小麥的農民,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麥田,但卻是第一次到鰲鼓溼地這一區,看到專屬豆油伯的麥田喔。
LULU姐說:「當時會選擇這裡的農地種植小麥和豆子,主要原因是這裡是濕地環境保護區,周圍農地是禁止噴灑農藥。」
豆油伯釀醬油不只是著重在釀造過程,我們從原料就開始嚴格把關,無論是黑豆、黃豆、小麥,每一個原料都堅持不噴灑農藥,不噴灑落葉劑,讓豆莢自然乾燥。
鰲鼓溼地原為台糖公司在東石的防風林地,北港溪、六腳大排兩溪流在此匯集,加上鄰近魚塭、農墾區、樹林,給予動植物極佳的生存環境,因而促成濕地生態,現在成為台灣最大的海埔新生地,每年有超過200種的鳥類棲息,受到國際愛鳥人士的關注。
黃澄澄的麥穗,隨著風,恣意飄逸搖晃著,放眼望去,眼睛得到了舒緩,心也被療癒了許多。
因為小編須要一些新鮮的小麥(含梗)來擺設陳列商品,於是商請蔡大哥協助現場表演割麥,抱起一把小麥的時候,畫面太美,再醜的人都變網美了(大自然真的好奧妙喔!)
現在採收小麥,比較少用人工割麥的方式,絕大部份都是以割麥機來進行,只是不是每個農地都適合開百萬割麥機下田,還是要看土壤的屬性或鬆軟度。
【小插曲】
前往麥田的路上,路邊有一棵一棵其貌不揚大樹,
LULU姐突然指著車外的樹說:「欸~那就是白千層!」
喔喔喔!小編竟然見到了白千層本樹,真是又驚又喜!白千層果然樹如其名,一層一層樹皮清晰易見。
白千層樹在北部是常見的人行道樹,但在南部是比較少見到的(即便有見到小編也不知道那是白千層XD),
說到白千層,因為豆油伯官網有賣「白千層蜜」,所以小編才會特別留意相關訊息,白千層蜜因為含有麥蘆卡(Manuka)成份,特殊的風味使其評價很兩極化,有人說是蜜地瓜的味道,小編是覺得有蘿蔔乾的味道,如果和一般蜂蜜共同食用,白千層蜜是相當搶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