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藏二次釀造醬油 為滿州小黑豆找到新價值
釀造醬油,是為了與農民一起守住純正台灣味
#瑯嶠風土中的滿州小黑豆
「瑯嶠風土,半島風物」一書中提到,現今台灣種植面積最廣的台南三號黑豆,便是以滿州小黑豆作為父豆改良而出,可見滿州小黑豆不僅是台灣原生種,更是台灣黑豆改良的來源,然而滿州小黑豆經過改良,產能提升風味穩定,大家卻也漸漸遺忘原生種小黑豆的處境.
書中也提到在恆春縣治中曾紀載:「有大、小豆二種,今以煮熟靡爛者為小豆,雖熟猶脆者為大豆,分晰較明.」早期恆春居民栽種的小黑豆多為自用,釀造醬油或泡製黑豆酒作為養生補品,可見其雖無較高利潤之經濟價值但卻是民戶私家珍藏的好物.
豆油伯在偶然的機會之下遇見了滿州小黑豆,經過簡單的小火快炒後沖泡成黑豆飲.只有一般黑豆1/3大小的滿州小黑豆竟然蘊藏了濃厚的豆脂香,味道與豆性層次分明,終也能明白為何早期恆春居民拿來釀造醬油.
#氣候變遷下,原生種作物何去何從
全球農業受到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影響,「保種」成了近十年農業和族群文化特色保存的新課題.人類的文明與文化的發展,都與其生活的土地和風土息息相關,然若原生種食物消失,累積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的族群文化也將面臨消失的危機.
豆油伯為了不讓滿州小黑豆有消失的危機,並思考可運用的釀造方式,決定商請嘉義十甲農場移地栽植[滿州小黑豆],並維持豆油伯一貫使用原豆釀造醬油的堅持,藉由釀造更高品質醬油為出發點,從生產端需求回過頭給予農民保證收購的承諾,讓農民可以放心與專心地栽種出好的作物,作為釀造醬油的原料.
#一顆原豆看見一個世界
豆油伯首批以滿州小黑豆釀造的醬油-金桂-獲得市場好評,除了供需穩定成長之外,也給農民打了一劑強心針.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豆油伯行銷總監李明芳與亞洲最佳女主廚陳嵐舒提到想要烹調出記憶中兒時的傳統滷肉,繼而促使豆油伯投入金桂醬油為基底,進行滿州小黑豆二次投料與二次靜置發酵的釀造之路,耗時二年,終於製作出金藏醬油,也獲得陳嵐舒主廚評鑑為「世界最棒的醬油」.
豆油伯全產品線醬油製品,一律委由農民契作並使用原豆釀造,金藏醬油也不例外,而金藏醬油的成功釀造,也讓長年配合的契作農民有了信心,願意繼續栽種並考慮擴大栽種面積.一顆小小的小黑豆,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眼前醬藝職人的專注與堅持,更看見了台灣這塊土地的風土特色,完整地呈現在台灣的飲食文化之中.
#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能成為美術館的指定周邊商品
「金藏」醬油的美味,再次擄獲台灣當代陶藝藝術家阿咧的賞識,為配合阿咧在屏東車城看海美術館的特展(也是看海美術館落成以來第一檔個人特展)-「春江獸月夜」,金藏醬油V.S阿咧限量手工禮盒也正式成為本次特展的周邊商品之一.
為不使遠道而來的觀展民眾失望,原本限量五千瓶的金藏醬油阿咧瓶,也因應特展開幕從其他銷售平台與通路緊急調回二百組,於看海美術館現場販售,八月初更將有另一款限量禮盒問市.
而此次豆油伯與藝術家的合作,無非也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醬油與藝術作品其實都是生活裡的日常,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眼前醬藝職人的專注與堅持,更看見了台灣這塊土地的風土特色,完整地呈現在台灣的飲食文化之中.
「春江獸月夜」
https://reurl.cc/7rqoGl
展覽日期:7.27~9.5
展覽地點:看海美術館 屏東縣車城鄉海口路1-12號 TEL 08-882-56
▲注意:本展覽一律採線上預約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