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心覺得豆油伯的醬油好
那是因為有農民的支持
種出蘊含台灣風土和特色的好豆
=================
#VERSE 六月號

在一次次親炙土地的過程中,豆油伯用穩定的契作取得農友信任,建立彼此信賴的情感,以及共同守護台灣雜糧農業的使命感。豆油伯契作農友逐漸從單一小農擴展成為產銷班。產地遍布全台──來自善化的黑豆、美濃與花蓮的黃豆、東石的小麥⋯⋯從上游耕種到下游產銷,豆油伯建立起釀造本土醬油的產業鏈。

以下文章節錄至VERSE 六月號

一吃驚豔,全面改採台灣生產大豆與小麥

為降低水稻耕種面積、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農委會推出「大糧倉計畫」,推廣增加雜糧作物面積。服務於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擁有「毛豆先生」之稱的周國隆,協助恆春半島農民成功復育台灣原生種小黑豆,卻碰上市場銷售不佳的困難。

因緣際會認識周國隆的李明芳,在他的推薦下,嘗試將小黑豆炒熟、以熱水沖泡後飲用,喝下的瞬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甜豆香,徹底翻轉她對台灣豆的觀感,「太好喝了!這種細緻清甜的口感,有別於國外進口豆獨特的風味,做醬油一定會『中』。」生於釀造世家、熟稔大豆口感的李明芳,回憶起當年與小黑豆相遇的過程,語氣仍充滿著無比驚喜。

因為這一「喝」驚豔,讓李明芳立即決定採購十幾公噸小黑豆,不僅解決當年農民銷售困難,也開啟豆油伯全面改採以100%台灣生產的大豆與小麥釀造醬油的契機,甚至轉身投身農業契作,推動台灣雜糧農業復興。

堅持原豆,跨足農業契作

其實,不同於其他純釀醬油廠大多以「脫脂豆片」進行釀造──即以化學溶劑萃取大豆油脂成為沙拉油原料後剩下的豆粕,豆油伯是台灣少數全系列醬油與醬料產品都以「整顆台灣原豆」釀造醬油的品牌。

李明芳表示:「豆油伯之所以到現在都堅用成本較高的原豆釀造,除了是傳統工序之外,也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樣釀出的口感風味較佳。」

【豆油伯50謝謝所有一路相挺的農民朋友】

本文團片與部分內文節錄至VERSE 六月號

分享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