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野裡的交陪到成果的共享》
『不要再寄醬油來了啦~上次你們寄來的兩箱還沒用完呢』,這是每次要寄醬油給契作農民時常會聽到的回覆.固定一個週期或者新品上市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最想分享的人便是辛苦為我們耕種出品質絕佳台灣大豆與小麥的農民.
想起初期為了說服農夫們與豆油伯契作生產,還被誤以為是詐騙集團;爾後的 一年四季,那一次次蹲在大豆田裡的交陪,都成了至今回溯這段合作旅程的美好風景.至今,豆油伯可以成為消費者肯定的優質釀造品牌,這一路都是農民們給予的相挺與信任.
豆油伯近二年的品牌形象影片均以農民和大豆田為主角,這些合作與地景真實存在.來年,我們也將會拍攝更多關於田區與農民的故事,讓每一位購買豆油伯的消費者都能對於原料的來源有更多的認識.
(圖說:今年九月我們帶著茶姬醬油回到他的出生地,美濃;並邀請契作農民一起與我們分享醬油料理)
《先天優質的釀造環境,需要後天安全的倉儲空間》
『豆油伯是全台灣唯一所有醬油系列產品,均使用台灣契作大豆並以原豆釀造的食品品牌.』
屏東竹田除了有穩定的氣候與乾淨的水源,使其成為南台灣重要的釀造優質產地,但隨著大環境外在無法掌握的變化因素,豆油伯意識到原料的使用與保存是另一個必須要投資的.契作收成後的大豆,從產地運至屏東竹田後必須給予適當及安全的保存空間,以避免因為氣候因素導致大豆產生黃毒麴素,這會讓我們愧對努力辛苦一整年的農民朋友們.
(圖說:契作農民交來的豆子和小麥,我們會放在長年溫控10度以下的冷藏空間,防止大豆和小麥因為氣候關係而變質)
我們從2012年開始少量使用台灣契作大豆原料,隨後在2016年全面使用台灣契作大豆與小麥,醬油系列全品項商品更是使用整顆完整大豆(日本稱之為丸大豆)進行釀造.而每次從產地運送到屏東竹田的大豆與小麥,我們都保存10度以下的恆溫倉儲空間,不需要因為氣候變化影響大豆與小麥的品質,這是豆油伯長期對消費者食安上必須扛起的責任.
(圖說:在倉儲空間中,我們也會將原料依照日期/有無產銷履歷等分門別類,順便一提,蘇建鈞也是豆油伯50周年形象影片的主角之一喔~)
《丸大豆醬油,在日本也是稀有品;整顆原豆釀造,是豆油伯堅持》
台灣醬油釀造技術受日本影響極大,即使在日本,使用整顆原豆釀造的醬油市占率也僅有2.4%(資料來源:醬油本/世茂出版).隨著釀造成本的逐年提升,台灣近年雖也有品牌推出原豆釀造醬油,但也無法做到品牌全品項皆使用:台灣契作、原豆釀造的堅持.
大豆本身擁有豐富蛋白質,使用整顆大豆釀造醬油,就是把最好的營養價值都留住,讓醬油不再只是鹹或者重口味調味料的代名詞.
但,說了這麼多,大家真的都知道醬油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先附上一張圖,之後再來跟大家分享,醬油釀造過程喔~
更多豆油伯形象影片,可以追蹤豆油伯You Tube頻道喔~